
導演│艾美獎最佳導演與金像獎最佳編劇 艾倫鮑爾 (Alan Ball) 等人
主要演員│彼得克勞斯 / 麥可赫爾 / 瑞秋葛瑞菲斯
Everything changes....《六呎風雲》裡面常出現的一句對白。
人生苦短,世事蒼涼,人生無常。
故事的開始是耶誕夜那晚,父親費雪被公車撞死,
返家過節的哥哥和妹妹,原本喜悅的心情突然要面對父親的死亡,
還有平常少有深入相處的家人,處處都是衝突,一切都變成了要面對的課題。
妹妹和朋友吃搖頭丸,正HIGH時接到父親死亡的噩耗,忽然感到非常的懼怕,
哥哥剛從一夜情的性愛慾火中抽離,回家馬上接著面對父親的死亡,
只能說,無常。....
每一集都有一個人物死亡,討論的議題廣泛,
除了死亡,生命關懷、殯葬業,還有同性戀、出軌、一夜情、黑道、教會等等,
而主角再面對這些議題時的思索及詰問,讓我著實學習不少,
我們是否都不夠了解自己、甚至不太熟識自己身邊的人,
突然降臨的死亡,我們要如何面對,
還有壓迫著同性戀的社會主流價值讓人喘不過氣來,
當你面臨的時候,是默默忍受,還是反抗.....?
《六呎風雲》提醒我們這個複雜的世界還有很多議題值得我門思索,
如果對美國當代社會不太了解的,或許至少可以從《六呎風雲》裡了解美國的殯葬文化。
而當初吸引我的主要原因,則是這影集觸及了大量同性戀議題,
透過這個議題的演出,或許可以更親臨美國當代的同志現況。
而這部片因為魔幻寫實的拍攝方式,讓人覺得死亡並非那麼可怕,
過世的人會出現在生活裡與你對話,那幽默方式讓人感覺死亡並非那般沉重,
屍體只是生命的一個形式霸了。
如果《慾望城市》是美國都會男女思索流動萬變的愛情、單身、婚姻
以及消費種種議題的集體潛意識,
那《六呎風雲》則更深入地討論了美國的「家庭」結構。所有有關「死亡」
以及死亡的生命儀式,都是依付在家庭結構裡,
當死亡來臨,「親屬」的關係便高於一切,親屬及家庭的連結,
在面對死亡時達到了最高潮。
而本影集最精采的應該是不同生命如何悲劇且意外的走向死亡,
然後身邊的人又如何展示差異的生命階層、差異的文化屬性、
生命形式對死亡的想像和建築吧。
=
我最愛的影集
※榮獲2002年金球獎最佳戲劇類電視影集,2002-3年更分別以23及16項提名而成為艾美獎提名最多之電視影集!
10.06.2005
SIX FEET UNDER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